服務熱線
18605483306
針對礦井復雜工況下風門驅動系統響應滯后、能效失衡的問題,提出氣動-電動復合驅動架構,結合模型預測控制(MPC)與多工況能效匹配策略,實現動態響應時間≤0.3s、綜合能效提升22%。通過正交試驗優化氣缸直徑與電機功率參數,驗證系統在風壓波動±3500Pa、供電波動±15%條件下的穩定性,滿足MT/T 1189-2020《礦用風門技術條件》要求。
礦井通風系統是保障安全生產的核心設施,其風門驅動性能直接影響通風效率與運輸安全。傳統單一驅動方式(氣動或電動)在變負載工況下存在動態響應不足(響應時間>0.5s)與能效浪費(節流損耗占比>30%)的矛盾。本研究構建氣動-電動復合驅動系統,通過氣動快速制動(0.3s內完成)與電動穩態控制(定位精度±1mm)的協同,解決礦車偏載(重心偏移≥200mm)時的驅動失效問題。
系統采用“氣動主驅動+電動輔助"的冗余設計,氣動部分配置Φ100mm雙作用氣缸,電動部分選用2kW伺服電機。通過PLC控制器實現驅動模式切換:
緊急制動工況:當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礦車沖擊力>800N時,氣動回路快速泄壓,氣缸活塞在0.2s內完成制動;
穩態運行工況:電動驅動通過齒輪-齒條機構實現風門微調,定位誤差≤±0.5mm。
正交試驗表明,氣缸直徑與電機功率的 匹配參數為Φ100mm+2kW,此時系統能效比(輸出功率/輸入功率)達0.78,較單一驅動方式提升18%。
基于MPC算法構建驅動系統預測模型,輸入變量包括風壓(±3500Pa)、礦車速度(0-5m/s)及電機轉矩(0-10N·m),輸出變量為氣缸壓力與電機轉速。通過滾動優化與反饋校正,實現:
氣動回路壓力自適應調節:根據風壓波動實時調整供氣壓力(0.4-0.8MPa),降低溢流損失(溢流閥開啟頻率減少40%);
電動驅動轉矩前饋補償:結合礦車速度預測值,提前0.5s調整電機輸出轉矩,消除慣性沖擊(轉矩波動幅度降低65%)。
仿真結果顯示,系統動態響應時間從0.52s縮短至0.28s,超調量從12%降至3%。
在模擬礦井實驗平臺中,測試系統在三種典型工況下的能效表現:
低風壓工況(風壓1500Pa):氣動回路關閉,電動驅動單獨運行,能耗為0.8kWh/次;
高風壓工況(風壓3500Pa):氣動回路啟動,電動驅動輔助微調,能耗為1.2kWh/次;
變負載工況(礦車偏載200mm):復合驅動協同工作,能耗為1.5kWh/次。
實驗表明,系統綜合能效達82%,較傳統驅動方式提升22%,年節電量可達1.8萬kWh(按單臺風門每日運行50次計算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