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605483306
技術文章
當前位置:首頁技術文章影響海水冷凝器 管殼式海水蒸發器性能的因素
流體流速:海水或工藝流體流速過低會導致邊界層增厚,傳熱系數下降;流速過高雖能增強湍流,但可能增加阻力損失和設備磨損。例:海水流速一般控制在 1.5-3 m/s,以平衡傳熱效率與能耗。
污垢熱阻:海水中的微生物、鹽分、泥沙等易在換熱表面形成污垢(如碳酸鈣結垢、生物黏泥),熱阻增加會使傳熱系數降低。數據:1 mm 厚的碳酸鈣垢可使傳熱系數下降約 50%。
材料導熱性:換熱管材料的導熱系數直接影響傳熱效率,如鈦管(導熱系數約 15 W/(m?K))優于不銹鋼(約 16-20 W/(m?K)),但需結合耐腐蝕性綜合選擇。
管束數量、排列方式(如正三角形排列比正方形排列換熱面積利用率更高)及管長直接影響總換熱面積。
折流板設計不合理可能導致部分管束未充分參與換熱(如流體短路),等效換熱面積減少。
海水與工藝流體的進出口溫差越大,傳熱量(Q)越高,但需注意溫差過大會引發熱應力(如固定管板式冷凝器易因溫差產生變形)。
海水溫度受季節、海域影響(如熱帶海域水溫可超 30℃),直接影響冷卻效果。
海水中的 Cl?、SO?2?等離子易引發金屬腐蝕(如點蝕、縫隙腐蝕),導致換熱管壁厚減薄、泄漏,同時腐蝕產物(如鐵銹)會增加熱阻。
高鹽度海水(如紅海)更易結晶結垢,加劇傳熱惡化。
泥沙、藻類、貝類等懸浮物易堵塞流道,或在表面形成生物膜(如藤壺附著),阻礙傳熱并加速局部腐蝕。
案例:未定期清洗的冷凝器,生物附著可使傳熱效率下降 30% 以上。
海水溫度升高會降低其冷卻能力(如夏季冷凝效果通常弱于冬季);黏度降低雖能改善流動性,但可能減少湍流強度。
固定管板式:結構簡單但溫差應力大,適用于溫差小的場景,否則易因熱膨脹不一致導致泄漏。
浮頭式 / U 形管式:可消除溫差應力,適合高溫工況,但 U 形管內部清洗困難,易堆積污垢。
管束排列:正三角形排列比正方形排列的傳熱效率高約 15%,但流動阻力更大;同心圓排列適用于小直徑殼體。
折流板:弓形折流板的缺口高度影響流速分布,缺口過大或過小均會降低換熱效率;折流桿結構比傳統折流板更能減少流體阻力和管束振動。
管板與封頭設計:管程分程數過多會增加流體阻力,分程不合理可能導致流量分配不均(如 “偏流" 現象)。
換熱管與管板的連接(脹接 / 焊接)不緊密會導致介質泄漏,影響傳熱;殼體橢圓度超標會使管束受力不均,增加振動風險。
工藝流體流量或溫度波動超出設計范圍,會打破傳熱平衡(如流量突然增大可能導致出口溫度過高)。
海水壓力不足會導致流速降低,傳熱效率下降;壓力過高則可能超過設備耐壓極限。
犧牲陽極(如鋅塊)消耗殆盡未及時更換,會導致金屬表面失去電化學保護,加速腐蝕。
涂層破損(如端蓋防腐漆脫落)會使碳鋼基體直接接觸海水,形成腐蝕點。
未定期進行化學清洗(如用檸檬酸去除碳酸鹽垢)或機械清洗(如高壓水沖洗),會使污垢熱阻持續增加。
檢修時未檢查管束腐蝕情況(如用超聲波測厚),可能遺漏局部損傷,導致性能漸進性惡化。
船舶航行時,海水含氧量、流速隨水深變化(如淺海區域含沙量高),可能加劇結垢或腐蝕。
海上平臺冷凝器受波浪、振動影響,可能導致管束松動或折流板移位,破壞流體流場。
如電廠負荷下降時,蒸汽流量減少,冷凝器熱負荷降低,若海水流量未同步調節,可能導致海水出口溫度過低,引發 “低溫腐蝕"(如硫酸露點腐蝕)。
設計階段:根據工況選擇合適的結構類型(如浮頭式)、耐腐蝕材料(鈦管)及折流板形式。
運行階段:控制海水流速在合理范圍,定期監測水質與溫差,及時投用防腐措施。
維護階段:建立周期性清洗計劃(如每季度化學清洗),檢查陽極損耗與管束狀態。
服務熱線18605483306
掃碼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