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一区二区精品-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-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-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-免费毛片播放-免费毛片基地

18605483306

article

技術文章

當前位置:首頁技術文章管殼式油冷器的常見故障有哪些?

管殼式油冷器的常見故障有哪些?

更新時間:2025-05-21點擊次數:50
管殼式油冷器在長期運行中可能因介質腐蝕、流體沖刷、安裝不當或維護不足等原因出現故障,以下是常見故障類型、原因及處理方法:

一、換熱效率下降

故障現象

  • 油出口溫度升高,冷卻介質(如水)進出口溫差減小,系統需增大冷卻流量才能維持油溫。

  • 傳熱系數(K)降低,相同工況下傳熱量(Q)明顯減少。

主要原因

  1. 換熱管內外結垢

    • 油側:潤滑油長期高溫運行產生氧化沉積物、積碳或機械雜質(如金屬碎屑),附著在管外壁形成油泥。

    • 水側:冷卻水中鈣鎂離子形成水垢(碳酸鈣、硫酸鈣),或微生物繁殖形成生物黏泥,堵塞管內壁。

  2. 流體流速過低

    • 油泵或水泵故障導致流量不足,油或水在管殼內呈層流狀態,傳熱系數(h)顯著降低。

  3. 內部短路或旁流

    • 折流板松動、管束與殼體間隙過大,油流未充分沖刷管束,通過 “旁流通道" 直接流出,有效換熱面積減少。

  4. 介質泄漏混合

    • 換熱管破裂或管板焊縫泄漏,油與水互竄,一方面污染介質,另一方面導致兩側流體溫差減小(如油中進水后比熱容增大,溫降變慢)。

處理方法

  • 清洗除垢:油側用化學清洗劑(如堿性除油劑)循環沖洗,水側用酸洗(如檸檬酸)或高壓水射流清除垢層;

  • 檢查流速與壓力:修復或更換泵,確保油速≥0.5m/s、水速≥1.5m/s,維持湍流狀態;

  • 修復內部結構:緊固折流板、更換磨損管束,或在殼體與管束間加裝密封條減少旁流。

二、設備泄漏

故障現象

  • 油側壓力下降、水側出現油花(油漏入水),或冷卻水從放油口排出(水漏入油);

  • 殼體或管程法蘭、焊縫處可見液體滲漏。

主要原因

  1. 換熱管損壞

    • 固定管板式結構中,油與水溫差過大(如 ΔT>50℃),管束與殼體膨脹量不一致,導致管板與管子連接處拉脫或管體開裂。

    • 冷卻水入口未加裝防沖擋板,高速水流直接沖擊管束,導致管端磨損減薄(尤其 U 形管彎管處);

    • 油中攜帶金屬顆粒(如軸承磨損碎屑),長期沖刷管外壁形成溝槽。

    • 水側:冷卻水中氯離子(Cl?)超標,導致不銹鋼管發生點蝕或應力腐蝕(如 304 不銹鋼在 Cl?>25ppm 時易腐蝕);

    • 油側:酸性油(氧化變質后酸值升高)腐蝕銅管或鋼管內壁。

    • 腐蝕穿孔

    • 沖刷磨損

    • 熱應力破裂

  2. 密封失效


  • 管板與換熱管脹接或焊接處松動(如脹接應力松弛、焊接裂紋);

  • 殼體法蘭、管箱法蘭墊片老化(如橡膠墊片高溫碳化),或螺栓緊固力不均勻。

處理方法

  • 堵漏或換管

    • 單根管子泄漏時,可用金屬堵頭(脹接或焊接)封堵管口,但堵管數量不宜超過總管數的 10%,否則需整體更換管束;

    • 大面積腐蝕或磨損時,需更換管束(如選用耐蝕的鈦管、雙相不銹鋼管)。

  • 修復密封

    • 重新脹接或補焊泄漏的管頭,必要時采用強度焊 + 貼脹工藝;

    • 更換耐油、耐高溫墊片(如金屬纏繞墊),對稱均勻緊固法蘭螺栓。

  • 結構改進

    • 對固定管板式,增設膨脹節緩解熱應力;對浮頭式,檢查浮頭蓋密封面是否磨損。

三、壓力降異常

故障現象

  • 油側或水側壓降(ΔP)突然增大,超過設計值(如 ΔP>0.15MPa);

  • 泵出口壓力升高,系統流量下降,可能伴隨異常振動或噪音。

主要原因

  1. 管路堵塞

    • 換熱管內被垢層、雜物(如焊渣、纖維)堵塞,尤其是多管程結構中某一程堵塞,導致局部流速激增、壓降驟升。

  2. 折流板變形或移位

    • 長期振動導致折流板螺栓松動、脫落,或折流板厚度不足被油流沖彎,改變流道截面積,增加流動阻力。

  3. 介質黏度異常

    • 油溫過低(如啟動時)導致油黏度急劇升高,殼程流動阻力增大;

    • 冷卻水中混入油污形成乳濁液,管程黏度增加、流動性變差。

處理方法

  • 疏通管路:拆開管箱,用通球法(直徑略小于管徑的橡膠球)清理堵塞的管程;殼程可通過反沖法(從出口通入高壓油或水)清除雜物。

  • 加固折流板:更換加厚折流板,或增加折流板數量(縮短間距),減少振動變形風險。

  • 預熱或過濾介質:啟動前預熱潤滑油至適宜溫度(如 40℃以上),冷卻水管路加裝過濾器(精度≤50μm)攔截雜質。

四、振動與噪音

故障現象

  • 殼體或管路發出異常振動(頻率與流體流速相關),伴隨 “嗡嗡" 或 “咔嗒" 聲;

  • 長期振動可能導致管束斷裂、法蘭松動或殼體疲勞裂紋。

主要原因

  1. 流體誘導振動

    • 殼程油速或管程水速接近臨界流速,引發卡門渦街(Vortex Shedding),導致管束橫向振動;

    • 折流板間距過大(如超過管徑 12 倍),管束 unsupported span 過長,固有頻率與流體激勵頻率共振。

  2. 機械安裝問題

    • 管束與殼體不同心,部分區域間隙過大,油流通過時產生湍流脈動;

    • 管路支架松動或剛度不足,無法抑制流體脈動引發的振動。

處理方法

  • 調整流速:通過閥門調節流量,使油速 / 水速遠離臨界流速(經驗公式:臨界流速 u_c≈St?d?f,其中 St 為斯特勞哈爾數,d 為管徑,f 為固有頻率)。

  • 優化折流板

    • 減小折流板間距,增加管束支撐點,提高固有頻率;

    • 采用消振桿或阻尼桿(插入管束之間的金屬桿),吸收振動能量。

  • 加固管路:增設剛性支架,縮短管路懸臂長度,避免共振。

五、其他典型故障

故障類型常見原因處理措施
管束凍裂冬季停機后未排凈冷卻水,水結冰膨脹撐裂換熱管(尤其碳鋼 / 銅管易凍裂)停機前放空存水,必要時充氮保護
法蘭腐蝕法蘭材質與介質不匹配(如普通鋼法蘭接觸酸性油),或墊片腐蝕失效更換耐腐蝕法蘭(如不銹鋼)或墊片
溫度計失靈測溫點位置不當(靠近進出口彎頭),或傳感器被油泥覆蓋導致測溫滯后調整測溫點至流體穩定區域,定期清理

預防措施與維護建議

  1. 定期監測與記錄

    • 每日記錄油溫和冷卻水溫、進出口壓力、流量等參數,建立趨勢分析表,及時發現異常波動。

  2. 制定清洗周期

    • 對易結垢的冷卻水系統,每 3~6 個月化學清洗一次;對潤滑油系統,結合大修周期(如每年一次)進行油側清洗。

  3. 介質品質控制

    • 冷卻水控制 Cl?<50ppm、pH=6.5~8.5,定期投加緩蝕阻垢劑;潤滑油定期過濾(精度≤10μm),監測酸值、黏度等指標。

  4. 備用設備輪換

    • 對雙臺并聯的油冷器,定期切換運行,避免單臺長期負荷運行導致部件老化不均。


通過針對性排查與維護,可有效降低管殼式油冷器的故障發生率,延長設備壽命并保障系統穩定運行。


服務熱線
18605483306

掃碼加微信